趙曉鈞:“順天合道”——生意的第三個層次

生活創意

Nov 03 2015

大家好,我是趙曉鈞。

活到50歲,做成了那麼一兩件全國人民都認為不靠譜的事,就有了一份自信,到了生命的這個階段,我更加任性地讓自己的理想任意馳騁,於是在第四個本命年的時候,我為自己做了一個非常認真的選擇,這個選擇不再關乎掙哪份錢、做什麼生意,而是為自己選擇一個生命的方向。當方向有了內心的篤定後,做選擇確實就不再糾結,這是一個關於生命方向的選擇。

因為自己終究是一個企業家或者叫生意人,我認為生意有三個層次,或者說分三類:第一,巧取豪奪。第二,運籌帷幄,商學院、很多管理論壇上有大量這樣的知識和人士,我覺得這已經是社會的福氣。同時我還知道一句話,愛因斯坦說過,德魯克也說過,人的價值不在於得到什麼,在於貢獻什麼。當我去理解貢獻的時候,就認識到原來做生意還有第三個層次,叫做“順天合道”。於是在我要選擇自己方向的這個階段,我就認真的去理解這個“天”、“道”是什麼。

 

 

最近國家提出了“生態文明”的概念,顯然生態文明是基於人類千萬年文明走向的一種反思,甚至是一種更替。我就去想,現在的大千世界,人是用什麼樣的動機創造了這樣一個所謂的文明?我們有很好的宗教、文化、道德、政治等,但掩蓋不了一個現實,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人類現在的文明更多的是人在跟自然對立過程中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獲取更多,是人在跟他人競爭中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厲害,這事實上是一種很明確的貪婪。但同時人也有愛,只是人生來的恐懼佔據著生命中相當大的部分。在這樣的現實下,人類文明一步步走向了窘境,很多問題我們解不開了,甚至說我們引以為豪的很多進步,都給我們帶來新一輪的巨大挑戰。舉個例子,假如我們的醫療技術取得長足進步,我們每個人可以活到150歲,這是好事嗎?如果每個人都活到150歲,地球將憑空增加1倍人口,我們該做何考慮?

看到這些文明窘境,我總想做點什麼,我覺得這應該是我們說的“順天合道”帶給我們的某種使命。既然人的生命裡有恐懼也有愛,自然而然我們要努力放大和挖掘愛,於是我給自己定了兩個策略:一個是做生意,做企業,用經濟、文化等手段建立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有效連接,因為愛是連接;另一個是維護個體的真實存在,愛不是吞沒,更不是背離,它是在中間的位置,要增加愛,應當減少恐懼,從靈性中去尋找愛的力量。這不是今天的話題,但是我特別想分享的觀點。


 

我又發明了一個詞,當我去判斷一個生意、一個投資該不該做的時候,它是一個蠻好用的概念,用佛教的用語說可以是慈悲心,我用的是“良知半徑”就是每個人都有良知,我的良知半徑就是我的良知、我的善意所能涉及到最遠的距離,我的良知如果能夠放大到很遠的地方,社會必然會和諧些。一個生意可能帶來人類良知半徑的增加,也可能減少,所以我有一個很好的簡單的選擇標準。

反過來要說一下鄉村。鄉建是一種風尚,人均GDP超8000美元,會出現一個精英返鄉的浪潮。為什麼?城市和鄉村在我們心裡是對立的,城市有很多好的地方,但城市也代表了貪婪、欲望、競爭,我們把這些內容稱為城市病。農村是我們天然理解的治療城市病的一個出口,但也有很多誤解,因為我們在座的很多朋友已經是城市病的帶菌者,當我們去到農村,很可能瞬間就讓一個美麗的鄉村染上可惡的城市病。


 

我認識到這樣一個觀點:純樸不代表善良,就像受害者不代表正義一樣,純樸的農民反而容易沾染城市病。當我去到大理的一個村子,村長帶著我在村子裡走,我預想的是看到農民善良、純樸、好客的眼神,但恰恰相反,我看到的是一雙雙貪婪的眼睛,可想而知,他們已經見過太多。站在村民的角度:村長又領了一個胖子來,這傢伙肯定有錢,待會兒好好宰他,這是人性的自然反應。在我們的實踐裡,也有很多令人唏噓的現實,我們看到電視裡這樣一個新聞:一車蘋果翻車,一幫農民兄弟哄搶,那個場景裡,如果這些農民有一絲愧疚,也算有一絲人性的光芒。但你會看到這些農民興高采烈、奔相走告,把一車蘋果搶個精光。

說到這裡我相信大夥兒跟我一樣,心裡會有一份酸,一份痛,你覺得人類沒有未來。我給自己的選擇是,基於這樣一個現實,不去批評,而是理解事情所產生的動機、原因,然後在過程裡哪怕做一點點事,讓每個人的良知半徑放大一點點。

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簡單的故事,曾經在香格里拉,一個副縣長陪我到市場買松茸,整個松茸購買過程就是一個人與人之間互相防備、互相博弈、互相對立的過程,讓我充滿被欺騙、不安定、不放心的感覺。與此相反的,我一個朋友到我在香格里拉的藏民朋友紮西那裡住了一段時間,因為吃了剛摘下來的松茸,美得不得了,到處顯擺,所有人都羡慕,說能不能讓紮西幫忙空運一點。於是他教紮西包裝,用冷鏈送貨,最後每個人拿到的松茸,都帶著大山的氣息,得到非常美好的分享,可以想像遠在千里之外的紮西也非常開心,我的這個朋友幫紮西賣了幾萬塊錢的松茸。同樣是松茸買賣,你會發現一種方式是互相隔閡的,一種方式就變成了一個美好情感的分享。

從這裡我體會到,原來商業的力量有這樣的兩面,為什麼不通過我們的投資、努力,讓這份分享更多地變成現實?於是兩三年前我開始往村裡走,我把我的業務叫做文化、旅遊、養生、養老和新農業、新農村的綜合社區營造。我要做的是兩件事的搭配:第一,從開發、建設到施工,在所有產品供應的價值鏈上通過資本手段,在每個局部創造一種聯繫,使得這種聯繫能夠正向運轉,讓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多傳遞信任和善意。第二,投資,自己跳進去做很多軟的東西,搭建平臺,讓很多跟我們一樣的愛心人士參與到這樣的行業裡來。

其實說城市和農村,已經不太準確,人類出現了一次新的遷徙,這個遷徙是最大的消費主體、工作人口從自己固定的空間轉移,我們的居住空間裡可以有20%的變化,這將給人類派生出新的巨大需求。這部分需求產生的將不再是原來意義的旅遊、農村,或者城市,它不代表一種目的性的去,而是一種參與性的去。比如我在大理或巴厘島,仍然可以做我在上海8個小時的事情,但剩下的16個小時將大大改變。針對這樣的變化,我們做了居住產品一系列的設計,它是一個分享式物業,加上每個分享者生命的內容。


 

我們認為,鄉村建設最根本的目標應當是創造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在這樣的內容裡面,我們發現最主要的不是資本家、投資人,而是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文化業者,我們把它叫做中小尺度的文化業者,這些文化業者進入鄉村有很大門檻。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去村裡開民宿,你敢嗎?村民可能搗蛋。我們要做的是把門檻降低,為這些人提供三個方案:一個叫專業解決方案,幫你蓋房子、洗床單;一個叫土地解決方案,讓你有權屬安全;第三是金融解決方案,設計一種新的金融產品,使得業務門檻降低。這個過程裡,我們做了很多這樣的項目,也做了很多公益活動,公益活動的目的也是創造互聯網社群,因為一個所謂的社群營造要有內容。去年我辦了一個公益活動叫i20,在水立方做了一個讓大家互相連接的活動,從那以後我們就有了一個媒體平臺,現在我們的社群平臺上活躍著800多個民宿主人、中小業者、手工業者、藝術家等非常有意願共同去創造這種社區的朋友,它是我們後來做這件事情的非常重要的資源。

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夠跟大家分享一些情懷或者理念,很希望這種方向變成很多人願意參與的方向,讓社會的每個人放棄對立、隔閡,連接在一起。讓連接傳遞善意、信任,後半輩子做這樣的事,我覺得很開心。

趙曉鈞|CCDI悉地國際創始人,水立方中方主設計師。

本文根據趙曉鈞先生在第四屆中國企業家私人董事會年會上的演講整理,轉載請注明領教工坊。校對|陶小明編輯|葉慧

 

转载至: 趙曉鈞:“順天合道”——生意的第三個層次

會員登入

帳號 :
密碼 :
取消 確定

加入亮會員

帳號(E-mail) : 登入使用,未來無法更改此帳號
暱稱 :
密碼 : 英文+數字6字元以上組合
再次輸入密碼 :
我已閱讀會員條款並同意
取消 確定

新浪微博登入

目前尚在建置中...

忘記密碼

目前尚在建置中...

Liang

我是亮作者

報導留言

    回應數:0

  • 尚無留言內容

送出